跳到主要内容

24 系统评价

一、前言

解答疑问

  1. 如何评价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2. 怎样的信息系统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信息系统?
  3. 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个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

系统评价

是指根据预定的系统目的,在系统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就各种系统设计的方案所能满足需要的程度及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评审和选择,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满意方案。

评价问题的基本要素(评价系统)

  • 评价者
  • 评价对象
  • 评价目标
  • 评价指标
  • 评价原则和策略

二、系统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系统评价

对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技术性能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评价,是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延伸。

评价的目的

检查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技术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并指出系统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系统的改进和扩展提出依据。

系统评价的特性

  • 复杂性
  • 特殊性

系统评价的方面

  • 技术性能评价
  • 管理效益评价
  • 经济效益评价

三、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

  • 系统总体技术水平
  • 系统的功能覆盖范围
  • 信息系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和深度
  • 系统质量
  • 系统安全性
  • 系统文档资料的规范、完备与正确程度

四、系统的管理效益评价

  • 管理效益即社会效益,是间接的经济效益,是通过改进组织结构及运作方式,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促使成本下降,利润增加而逐渐地间接获得的效益。

  • 管理效益评价可以反过来从系统运作所产生的间接管理作用和价值进行评价。

五、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价

系统成本的构成

系统的成本构成

  • 系统运行环境及设施费用
  • 系统开发成本
  • 系统运行与维护成本

从功能属性角度看成本构成

  • 基础成本
  • 附加成本
  • 额外成本
  • 储备成本

具体成本要素

  • 开发成本
  • 基础设施购买费
  • 信息材料成本费
  • 各种耗损费
  • 通信费用
  • 调研费用和咨询费用
  • 劳务费
  • 各种管理费
  • 税金

系统经济效益来源

信息系统的效益主要从创收和服务活动中获得,按其属性可分为固有收益,直接收益,间接收益,具体有以下要素:

  • 科研基金费即科学事业费
  • 系统人员进行技术开发的收入
  • 服务收入
  • 生产经营收入
  • 其他收入

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

收入产出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 用一定的价格,分析测算系统的效益和成本,从而计算系统的净收益,以判断该系统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 特点: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操作容易

价值工程方法

  • V(价值) = F(功能)/C(成本)
  • V>=1表示方案可行,并不代表最优
  • 进行现有系统的改进工作评价时尤为有效
提示
  • 经济效益评价采用定量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

六、系统的综合评价

  • 前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
  • 标评价值: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
  • 各评价值的综合,包括综合算法和权重的确定,总评价值的计算等

七、系统评价项目

《信息系统评价计划书》

  • 系统评价者
  • 评价对象
  • 评价目标
  • 评价指标
  • 评价原则及策略

系统评价的工作程序

  • 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组织成立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
  • 拟定评价工作方案,搜集基础资料
  • 评价工作组实施评价,征求专家意见和反馈企业,撰写评价报告
  • 评价工作组将评价报告报送专家咨询组复核,向评价组织机构送达评价报告和选择公布评价结果,建立评价项目档案

系统评价方法

  • 专家评估法
  • 技术经济法
  • 模型经济法
  • 系统分析法

评估项目组织结构

        评估委员会——》专家
|
评估领导小组——》评估机构领导+IT主管
| |
评估执行小组(干活) 评估协调小组(后勤)

评估执行小组的工作职责

  • 制定信息系统测评计划
  • 实施信息系统测评计划
  • 制定信息系统测评报告
  • 制定信息系统评估报告
提示
  • 评价活动是有目标的,但评价本身不是目的,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做出决策。
  • 《企业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
    • 中国第一个信息化指标体系
    • 一套基本指标
    • 一套补充指标即效能评价
    • 一套评议指标即定性评价

八、评价项目的标准

性能评价标准

性能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内容

  • 系统的可靠性
  • 系统的效率
  • 系统可维护性
  • 系统可扩充性
  • 系统可移植性
  • 系统实用性
  • 系统适应性
  • 系统安全保密性

事务处理响应时间

作业输入系统到系统输出结果所需要的时间周期

作业周转时间

一个作业到下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故障恢复时间

一般指平均故障恢复时间,表示信息系统从发生故障到恢复规定功能所需要的时间

控制台响应时间

控制台响应事务的时间

利用率指标

以系统性状态为度量标准

提示

性能评价可以参考:性能与能力管理

运行质量评价标准

系统质量

在特定环境下,在一定的范围内区别某一事物的好坏。

系统运行质量评价

从系统实际运行的角度对系统性能和建设质量等进行的分析、评估和审计

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指标

  • 预定的系统开发目标的完成情况
  • 运行环境的评价
  • 系统运行使用性评价
  • 系统的质量评价

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评价特征和指标:(具体案例)

  • 系统对用户和业务需求的相对满意程度
  • 系统的开发过程是否规范
  • 系统功能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完备性
  • 系统的性能、成本、效益综合比
  • 系统运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结果是否完整
  •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 提供信息的质量如何
  • 系统实用性

系统效益评价标准

系统效益评价

  • 经济效益评价(直接评价)
  • 社会效益评价(间接评价)也称管理效益

企业信息化的收益包括

  • 产值增加所获得利润收益
  • 产品生产成本降低所节约的开支

常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 差额计算法
  • 比例计算法:控制成本
  • 信息费用效益评价法(现值指数法):公共事业
  • 边际效益分析
  • 数学模型法

九、系统改进建议

评价报告

  • 正文
  • 附录

常见的系统改进建议有下列两类

  • 系统修改或重构的建议
  • 系统开发说明书的建议